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的方法,你知道几个?
01
提高管材和接口质量
选择优质的管材和接口,可有效延长管道使用寿命。对于新铺设的管道,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选择合格的管材,新铺设的管材除了满足防爆、抗震、抗腐蚀等条件外,还应具备质量均匀、内壁光滑等特点。为了避免受温度变化、地形沉降等原因导致刚性接口破裂,管道接口应选择抗拉与抗压强度高、使用方便、抗腐蚀能力强的柔性接口。
02
加强设计、施工质量管理
合理的管网设计可使管网输水能力处于高效状态,降低水压变化对管网的损害。管网的设计要保证管道内的流速、流量、压力等参数处于安全运行状态,并充分考虑流量荷载、低温、冰冻等原因对管网的影响。管道施工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,供水部门应加强对管道施工的监督管理,做好管道铺设前的质检工作,在管道的基础处理、接口操作、管材填充、金属管道防腐蚀、管槽挖掘深度等工序上严格把关,提高管道施工质量,并在竣工验收后,将管网施工资料存档备案。
03
选择合适的管道防腐蚀措施
金属管道的防腐蚀性能不仅大大影响着管道的使用寿命,还会污染水质,选择合适的管道防腐蚀措施尤为重要。目前,供水管道的防腐措施主要包括管道除锈、涂料涂覆施工、管道衬里等,其中环氧煤沥青玻璃布、石油沥青玻璃布等外防腐方法和水泥砂浆、无毒引水涂料等内防腐方法较为常用。
04
管网改造
管网改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网漏损率,但由于老城区地下管线分布复杂、缺乏统筹,且改造成本较高,导致管网改造工作具有一定困难。供水企业应根据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和管网漏损严重程度,制定管网改造方案,科学设计管网布局,对于常发生爆管、漏水和年代已久的老化管网分批、分期实施改造。
05
更换、新增水表、流量计等计量设备
流量计、水表等计量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,可能会出现计量不准确、人为破坏的现象,导致管网漏损率误判,从而加大管网检漏工作难度,延长管网漏损时间。因此对计量不准确、破损的流量计、水表应及时进行维修、更换,提高漏损水量计量的准确性。目前市场上的部分智能水表相较原来的机械水表,具有计量精度高、磨损程度低、远程控制水表开关、远程抄表、远程充值等优点,是以后水表市场的发展趋势。
06
选择合适的检漏技术
管道漏失分为明漏和暗漏两种,暗漏较难被发现,导致漏水持续时间长且漏失水量大,因此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才能发现漏点,因此选择合适的检漏方法尤为重要。目前常用的检漏方法有被动检漏法、音听检漏法、区域测漏法、区域装表和测漏复合法,压力调整法等等,其中,音听检漏法具有设备简单、操作方便、价格低等特点,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检漏方法。在实际检漏工作中,需根据现场环境灵活运用各种检漏设备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提高漏点定位的准确性
07
选择合适的管网漏损管理方法
(1)压力调控管理
管网压力越大,漏失程度越严重,合理调控管网压力可减少爆管事故,减少暗漏量,延长管网使用寿命,是降低管网漏损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压力调度可采用降低泵的扬程,在压力负荷过高或高程变化较大的配水区域安装减压阀,使用遥控阀控制流量等方法。
(2)分区管理
分区管理就是将规模较大的管网系统,采用分区方式对漏损水量的区域分布进行量化,分区管理可优化管网布局,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网漏损控制。分区计量(DMA)就是在供水管网上安装流量计(或关阀), 将整个供水系统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供水区域,对管理区域内流入和流出水量进行计量、监测的管理方法。分区计量(DMA)可在不影响城市正常供水前提下,将供水管网合理分区,并利用夜间最小流量法,评估漏水最严重的区域,大大缩小检漏范围,使检漏人员快速准确定位漏水点并修复管道,实现主动漏损控制,极大缩短暗漏的漏水时间,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。目前,有很多基于DMA技术的在线监测系统软件,通过安装压力计、流量计等监测设备,上传管网压力、流量、水质等数据至管理中心,并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,实现管网的精细化管理,有效提高管网漏损控制水平。